【元氣周報/記者施鴻基/報導】
台東的陽光,打造了池上米的盛名,也燃起池上有機人的用心。
台東縣池上鄉建興碾米廠負責人梁正賢,推廣有機稻米栽培已經15年,從原本的獨自在黑暗中摸索,到如今32名會員、近500公頃農田配合種植,已經形成「多力米」有機栽培區,生產的稻米從選種到出售,都有生產履歷可查,品質有保證。
梁正賢 曾被譏笑是傻瓜
梁正賢說,池上米因池上便當而聞名全台,但5年前,農民並沒有相對應的收入,當時他創立「多力米」的品牌,進到台中市百貨公司設立白米專櫃,曾被譏笑是傻瓜,「但事實證明,池上米的名氣已經打開了。」
不小心 一頭栽進有機稻
(記者施鴻基/攝影;圖片提供/大地池上米)
回想最初接觸有機米栽培,梁正賢直說是「不小心」。他說,民國83年到中部參觀農改場,意外得知稻米可以有機栽培,「當時大家都沒經驗,回來種出的稻米產量馬上少了一半,不過咬著牙撐了許多年,終於摸索出經驗和基本知識,有機栽培才算是走出了第一步。」
池上米 價高還有人搶買
他說,嚴謹的稻米有機栽培,不只是填填資料就好,這也是他近年來一直推動歐規、美規品質認證的主因,因為「只有提升品質,才有籌碼提高價錢,如今池上米價格比其他稻米高,還是有人搶著買,絕非偶然」。
屢得獎 米王米后在這裡
目前池上鄉萬安村,有百分之96的水田,都納入「多力米」生產區,完全採用有機栽培。梁正賢說,完全不使用化學農藥,才是真正的有機栽培,有很多製米的過程,「別人花30分鐘處理的,我們卻要花一天甚至兩天時間,事後也證明,付出的努力確實有代價。」
萬安村內的有機米栽培區,確保不受隔鄰非有機地的汙染。
從開始舉辦稻米競賽以來,多力米所屬的「池潭源流協會」屢獲佳績,無論班長蕭煥通、「莊媽媽」莊林貴妹、官振業等人,種出的稻米品質都是上上之選,第一屆全國米王邱垂昌,和新近出爐的全國米后林翠蘭,也出自池潭協會,實力由此可見。
用汗水 換得稻穀的芬芳
「成功沒有僥倖,只是失誤較少」梁正賢說,別人下肥三次,會員們可能要五次,掌握「少量多餐」的原則,讓稻米長得更好,但會員們耗費的心力也相對增多,「有機栽培是很累人的,但收穫時,就知道累得不冤枉」,在各項競賽評比上,都獲得佳績。
「農民用自己的汗水,才能換得稻穀的芬芳。」梁正賢說,有機稻米栽培的道路漫長而辛苦,一有失誤就前功盡棄,但這也鞭策他們「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才不會讓辛苦白費」。
梁正賢:種有機 要榮辱與共
【元氣周報/記者施鴻基/報導】
曾獲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的台東縣池上鄉民梁正賢,輔導池潭源流協會成員投入有機米栽培,堅持無私共享的理念。他說,「有機栽培自己做沒有用,隔壁田裡的化學藥劑還是會滲過來。」
新出爐的池上米后林翠蘭,一開始和丈夫高盛雄開始種稻時,因施氮肥過重,加上經驗不足,種出疑似染病的黑稻米,慘賠數年,就是梁正賢帶他們走進有機栽培世界。
梁正賢強調,會員間只有交流,不准藏私,所有的數據都公布在陽光下檢驗,加上從秧苗、肥料嚴格管控,定期突擊抽查,有問題馬上刷掉,「或許很嚴格,不過有機米都是榮辱與共,一個人出問題,會影響大家,不能不慎重啊」。
2008/11/30 元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