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動兒的教養原則
家長和老師必須了解到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因為孩子在生理上的缺陷,造成腦部在發育的過程中,自我控制出了問題。所以家長當知道孩子是過動兒的時候,經常問的一件事就是: “那麼我該怎麼辦? “ 我想這的確是一個令人相當煩惱的問題。我想當確定孩子是個過動兒的時候,我建議家長先去思考自己的接受程度和心情。孩子的行為和學習與父母親的教養態度有很大的關係。因此以下提供一些教養過動兒的基本原則,來協助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
一、運用即時的回饋
通常人類行為的形成是經由一個刺激引起一個反應。如果伴隨一個增強物的效果,如此容易造成反應模式的建立。過動兒比起一般孩子對於他們的行為或活動需要更即時的回饋。父母給孩子的回饋要專一清楚,並且盡量就在行為發生之後。這樣對過動兒在發展出好行為,以及維持養成良好的習慣有很大的幫助。給孩子的回饋包括讚美,鼓勵或是身體上的擁抱。或是可以給他獎賞。
父母要記得把觀察到的好行為,用口語的方式表達出來。或是利用計點,代幣或標籤等方式,有系統的修飾孩子行為模式。我們要知道行為的改變絕非一朝一夕,他必須經由不斷的修正而逐漸養成行為的習慣。不管給予孩子的回饋的本質是什麼,如果我們越能提供孩子即時的回饋,對過動兒的問題行為越有效。而即時的回饋就像是增強物一樣,可以幫助過動兒發展和維持正面的好行為。
二、在處罰之前先訓練孩子的動機
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避免在一開始就用處罰的方式,來壓制我們不期望孩子的行為。記住在訓練孩子行為改變計劃時,鼓勵正面行為優先於處罰負面的行為。要注意的是處罰盡量是輕微,而並不是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並且只是針對某一個特別的負面行為。
然而什麼是正面行為或是負面必須重新定義清楚,要根據孩子能夠理解的程度來告訴他,讓他很清楚的知道行為範圍的極限。鼓勵孩子養成正面的行為習慣和動機,比起負面的責難處罰更為有效。
三、運用頻繁的鼓勵
對於過動兒他們需要更多更頻繁的回饋和鼓勵。家長可以在孩子容易看得到的地方貼上標籤或大字報,提醒他要注意的事情。當孩子做到的話,別忘了給予他即時的讚美和獎賞。如果他不能完成的話,必要時給予適度的處罰。我們發現當孩子能夠得到父母親即時而且經常的鼓勵和獎賞之下對於過動兒的改變十分顯著。另外如果在限定的時間內要完成的功課太多,無妨幫助孩子分配成幾個小部份,然後逐一完成。這樣小孩也比較能夠接受。
四、要有一致性
首先照顧者對孩子的要求必須時間一致。也就是說對孩子的規定,不能因為時間或情境的急迫而改變對孩子的要求和期待。所以對孩子作行為改變訓練的時候,不要因為孩子沒有產生即時的改變或配合,就輕易的失去信心而放棄。我們要了解行為改變的修飾,就好像是吃藥一樣,要有一定的時間來到藥物作用的效果。同樣的當嘗試一個新行為改變的計劃時,至少也要實施一兩星期才能決定這樣是否有效。其次情境要一致。要訓練過動兒知道這些原則和後果,儘可能的在家施行的原則依舊適用在家裡以外。其三,父母親在管教孩子的態度必須一致。但絕不可以一方在處罰孩子,而另一方在旁反對甚至還扯後腿。否則這樣會造成孩子的比較和價值判斷的混淆,造成無所適從。另外對父母的信任感也會大打折扣。
五、運用更大鼓勵
通常過動兒對獎賞和事情的後果他們的敏感度比較低,所以我們必須用更強而有力的獎賞鼓勵,來刺激他的動機,遵守規矩和表現良好。獎賞的方式並不見得只有口頭的獎賞鼓勵,還可以包括身體的擁抱,擁有特權,點心飲料或實質的獎賞等。對一般的孩子而言,也許利用內在的鼓勵方式就可以刺激他的動機。所以當我們了解到過動兒在生理方面的缺陷時,我們就應該運用更大的或實值的鼓勵方法,來協助孩子達到和維持正面的好行為。
六、採取一個包容的觀點
照顧者要有一個體認,那就是過動兒是一個身體有缺陷的人,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父母複製品。
生活中保持一個幽默感和包容的態度來看這個世界,會讓自己比較快樂一點。讓自己和孩子的不當行為保持一個適當的心理距離。讓自己恢復理性和保持冷靜,避免把自己的不舒服遷怒在孩子身上。
即時的肯定孩子的正面行為,有助於增強他自我功能的形成。如此無形中建立孩子的自尊和肯定自己的價值,這對於過動兒的人際互動有很大的幫忙。
七、學習原諒
學習去原諒別人的誤解。有些人常常因為過動兒的不當行為,而責怪他的父母為什麼沒好好教孩子。所以要去原諒別人,否則只有自己生悶氣和自己過不去。讓別人也能了解對過動兒有所認識。所以老師和家人都一樣,都要有學習原諒的觀點,來帶孩子和面對自我。
去學習原諒自己也是很重要的事。當她知道孩子是一個過動兒的時候,她常常會深深的自責,心裡伴隨強烈的罪惡感。所以原諒自己,要取代的是自己可以很真誠的去評估自己孩子的問題,找出可以讓自己或孩子可以改進的地方。並且承諾自己努力要把它完成。原諒別人和自己。接納別人和自己不一樣的地方。唯有接納和包容,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有更寬廣和彈性舒適的空間。
八、找出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照顧者可以嘗試以下的步驟。首先在問題產生之前,先停下來想一想。和孩子複習在家中談好的行為規則,是提醒孩子如果他能夠遵守約定的話,那他就能夠有什麼好的獎賞或點數,或者他能夠擁有某些特權。然後再提醒孩子,如果他不能遵守約定的話,他會遭到怎樣的處罰。必要時也可以利用暫時隔離法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的問題行為。別忘記一定要給孩子即時的回饋和鼓勵。
父母親可以試著檢討自己和孩子的互動過程中,有那些原則作的很好?有那些執行上有困難?試著和別人討論,慢慢的修正最合適孩子模式。或許會發現生活中孩子相處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讓自己生命隨緣生活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