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所指痔瘡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通常當排便時持續用力,造成此處靜脈內壓力反覆升高,靜脈就會腫大。婦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靜脈受壓迫,妨礙血液循環常會發生痔瘡,許多肥胖的人也會罹患痔瘡。如果患有痔瘡,肛門內腫大扭曲的靜脈壁就會變得很薄,因此排便時极易破裂。內痔是長在肛門管起始處的痔,如果膨脹的靜脈位于更下方,几乎是在肛管口上,這种曲張的靜脈就叫外痔。外痔有時會脫出或突現于肛管口外。但這種情形只有在排便時才會發生,排便後它又會縮回原來的位置。無論內痔還是外痔,都可能發生血栓。在發生血栓時,痔中的血液凝結成塊,從而引起疼痛。
對一般人而言,痔瘡並不可怕,也不會造成其他嚴重的危害。內痔早期主要的也是唯一的症狀就是無痛性便血,特點是間斷性便血,色鮮紅,或附于大便表面,或手紙染血,也可呈點滴狀或噴射狀出血,若長期便血可引起貧血;內痔進一步發展,排便時會有痔核脫出,輕者便后自行還納回肛門,重者需用手上推還納。當內痔脫出沒有及時還納時,會出現嵌頓水腫、血栓形成、潰瘍或感染,將有劇烈疼痛。外痔一般無任何症狀,偶有肛門墜脹不适,但當出現血栓、水腫時則會疼痛。混合痔則具備內痔、外痔的共同特點。此外,肛門異物感、污染內褲、局部瘙痒也是比較常見的症狀。
痔瘡形成的原因?
痔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解剖學原因:人在站立或坐位時,肛門直腸位于下部,由于重力和臟器的壓迫,靜脈向上回流頗受障礙。直腸靜脈及其分枝缺乏靜脈瓣,血液不易回流,容易瘀積。其血管排列特殊,在不同高度穿過肌層,容易受糞塊壓迫,影響血液回流。靜脈又經過粘膜下層的疏松組織,周圍缺乏支架固定,容易擴張屈曲。
2.遺傳關系:靜脈壁先天性薄弱,抗力減低,不能耐受血管內壓力,因而逐漸擴張。
3.職業關系:人久站或久坐,長期負重遠行,影響靜脈回流,使盆腔內血流緩慢和腹內臟器充血,引起痔靜脈過度充盈,靜脈壁張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擴張。又因運動不足,腸蠕動減少,糞便下行遲緩,或習慣性便秘,可以壓迫和刺激靜脈,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礙,引起痔靜脈內壓力升高,靜脈壁抵抗力降低。
4.局部刺激和飲食不節:肛門部受冷、受熱、便秘、腹瀉、過量飲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門和直腸,使痔靜脈叢充血,影響靜脈血液回流,以致靜脈壁抵抗力下降。
5.肛門靜脈壓力增高:因肝硬變,肝充血和心臟功能代償不全等,均可使肛門靜脈充血,壓力增高,影響直腸靜脈血液回流。
6.腹內壓力增加:因腹內腫瘤、子宮腫瘤、卵巢腫瘤、前列腺肥大、妊娠、飲食過飽或蹲廁過久等,都可使腹內壓增加,妨礙靜脈的血液回流。
7.肛門部感染:痔靜脈叢先因急慢性感染發炎,靜脈壁彈性組織逐漸纖維化而變弱,抵抗力不足,而致擴大曲張,加上其它原因,使靜脈曲張逐漸加重,生成痔塊。
痔瘡
在臨床上,可分為內痔、外痔及混合痔;發生於肛門齒狀線以內者為內痔,發生於肛門齒狀線外者為外痔,內、外痔同時發生者為混合痔。根據痔瘡嚴重的程度,內痔可分為四度:第一度是痔核位於原處,不一定有症狀,偶而可見出血或不適的現象;第二度是脫出而能自動縮回者;第三度是脫出後而以手推方能復位者;第四度是脫出後以手推無法復位者。
痔瘡常見的症狀為:一、出血:解便時有出血的現象;
二、脫肛:內痔脫出;
三、肛門疼痛:如有脫出、扭轉、發炎或栓塞時會疼痛;
四、其他:摸到肛門腫塊、肛門癢、燒灼感、便意感及
肛門不適。
但是這些症狀也可能是其他嚴重的疾病所引起的,如腫瘤、膿瘍、發炎、肛裂或其他疾病,應該找合格的醫師詳細檢查。
保守療法包括溫水坐浴,以促進血行,舒暢病灶;尤以便後立及施行者最有
效,且不限次數,多多益善;注意飲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酒、辣椒及不易嚼碎的食物;預防便秘,多吃蔬菜、水果等高纖的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必要時吃輕瀉劑;避免久站、久坐及久蹲;避免長時間蹲坐在馬桶上;便後避免擦拭肛門,宜以溫水清洗肛門。若出血症狀未見好轉,而內痔不大時,可使用局部注射法,以藥物直接注射於內痔根部,使其收縮結疤。對於中度脫垂性的內痔,可以使用橡皮圈結紮法,以口徑極小的強力橡皮圈束縛於痔根部,阻斷血流,使之脫落。對於重度的內痔、外痔及混合痔,以外科手術為主,在有經驗的醫師手中,並,在歐美國家多以不用,因為必須麻醉,且冷凍後,組織立刻腫脹,大量滲出黃色液體,病人常必須佩戴尿片至少兩週至數月,組織潰爛,癒合遲緩,約需六週至三個月,癒合後肛門常變形狹窄,病人苦不堪言。
總而言之,當有出血、疼痛及其他症狀時,一定要找合格的醫師,詳加診治,
以免延誤病情。平時宜注意飲食,避免刺激性的食物,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便後宜用溫水清洗肛門,並多行溫水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