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漏斗胸?
胸壁內凹、或俗稱漏斗胸,最常見之胸廓畸形,肋骨與肋軟骨生長不正常所致,前胸廓生長異常,呈現對稱或不對稱向內凹陷,發生率:1/300~1,000 新生兒,男女比例: 3~4:1。
病因
『漏斗胸』是胸骨體 (特別是劍突根部) 及其相應兩側第 3 ~ 6 肋軟骨向內凹陷,致使前胸壁狀似漏斗狀的胸廓異常現象,是胸壁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型。漏斗胸的患者肋骨及肋軟骨生長過長,將胸骨下端向內頂入,而造成在外觀上呈現胸前壁向內凹陷情形,使胸腔空間變小,並且壓迫到心臟及肺臟,而心肺的功能也會受到影響。
症狀
常見症狀有胸痛、心悸、易喘、心律不整、運動耐受力差,胸腔器官功能、發育或心理受影響,1/3患者在青少年期即有運動時呼吸急促及心悸,而不能持久激烈運動,隨著年齡增長而愈明顯,症狀多出現在3歲以後,出生時較為輕微,兒童時期會較明顯,十歲以上會最為嚴重。
傳統治療方式
最適年齡為 6 ~ 12 歲,症狀並不會因年齡增長而改善,如出現明顯壓迫症狀,需早期矯正,然而提早開刀可,讓骨骼發育正常,減少小孩子對手術之記憶,避免小孩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障礙。
傳統開胸手術, Ravitch 及 Wada 為侵犯性較大之手術方式 , 傷口較大外觀不美觀 , 手術時間較長 , 恢復時間較長 , 仍有復發之可能性。
1987 年,美國小兒外科醫師 Dr.Donald Nuss 利用不鏽鋼矯正板植入病人體內,將內凹的胸骨向外推出,而達到重新塑造及矯正異常胸壁的效果。近年來,
運用胸腔鏡手術之輔助,手術方式之改良,較長之追蹤時間,手術併發率大幅減少,病人滿意度亦達 7 至 9 成,目前,在歐美、日本、南韓等許多國家皆已被廣泛接受,並逐漸取代傳統之手術方式。
南韓 Dr.Hyung-Joo Park ,自 1999 至 2005 年,改良手術的方式,累積近五、六百個病例,年齡層包括幼兒以及成人( 16 個月至 46 歲),病患滿意度亦達八、九成以上。
傳統胸廓整形手術,傷口較大、術後恢復較慢、且仍有復發之可能。運用先進胸腔鏡技術輔助實施納氏矯正手術治療漏斗胸,手術所需時間縮短、患者傷口較小、較美觀、手術後恢復較快、可縮短住院天數降低手術後併發症,而其治療之效果亦與傳統手術相近,病患之接受度較高。因此,當漏斗胸病患在考慮接受手術前,能有多一項選擇。
手術矯正時機
傳統開胸手術, Ravitch 及 Wada 為侵犯性較大之手術方式 , 傷口較大外觀不美觀 , 手術時間較長 , 恢復時間較長 , 仍有復發之可能性。
最適年齡為 6 ~ 12 歲,症狀並不會因年齡增長而改善,如出現明顯壓迫症狀,需早期矯正,然而提早開刀可,讓骨骼發育正常,減少小孩子對手術之記憶,避免小孩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障礙。
傳統治療與新型治療手術比較
傳統開胸手術
侵入性之開胸手術
手術繁複、冗長 需 大範圍將多餘的 胸部肋軟骨切斷、移除,再重新接合。
3 ~ 6 小時
失血量 出血量較多,約 100 ~ 300 cc
住院時間 4 ~ 7 天
適用對象 6 歲 ~ 青春發育期前
最新 Nuss 矯正術
微侵入性手術
手術簡單、迅速
將一條不鏽鋼板由腋下植入置放於胸骨後方,利用矯正鋼板將內凹之胸骨向外推出來做矯正手術。
手術切口 前胸 約 20 ~ 30 公分之傷口 左右腋下 各小於 2.5 公分傷口
40 ~ 50 分鐘
出血量少,約 10 ~ 30 cc
3 ~ 5 天
運動限制 3 ~ 4 個月 1 個月
3 歲 ~ 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