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 歡迎您!   會員登入


 回主頁  →    醫事*藥品討論版  本篇主題:抗哮喘藥物 銷售額可觀



 
上一篇[ 自96年9月1日起,大陸配偶申請 ] 下一篇[ 線上免費問診 逾60萬人受惠 ]

    [分享]    抗哮喘藥物 銷售額可觀

    coco   發表於 2007/8/27 9:53:21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子文博士所研發抗哮喘的anti-IgE藥物Xolair,證實用於治療哮喘病症有效,在美國已經核准上市三年,去年在美國只用於嚴重哮喘患者的治療,就創下四億六千萬美元的銷售額,今年預估可超過六億美元。 高度工商業與物質文明發展的國家,其社會普遍受免疫型疾病所苦。例如美國,許多孩童對含花生物質有強烈的過敏反應,若把成人算進去,因過敏症狀而需就醫的人口比例就超過二○%。在台灣,估計有超過一百萬的民眾因為哮喘而嚴重影響生活作息,造成家庭與社會經濟負擔。 台灣哮喘病患好消息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子文博士所研發抗哮喘的anti-IgE藥物Xolair,證實用於治療哮喘病症有效,在美國已經核准上市三年,去年在美國只用於嚴重哮喘患者的治療,就創下四億六千萬美元的銷售額,今年預估可超過六億美元。另外Xolair日前剛通過歐盟國家核准上市。台灣的上市日期則在安排之中,對國內一百萬名的哮喘病患,應該是個好消息。 雖然各國陸續開發研究過敏藥物,但多半跳脫不出「治標不治本」。張子文的成果,除了新藥Xolair治療許多嚴重的哮喘病人,最大貢獻是因為新藥物的使用釐清了IgE在哮喘和其他過敏疾病中發病的角色。今年二月,在過敏、哮喘與免疫方面臨床研究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組織「美國過敏、哮喘與免疫學協會」(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簡稱AAAAI)選定他為本年度受獎人。該獎項的歷屆得獎者多是諾貝爾獎等級的大師且多出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張子文是該協會自一九四七年成立以來,第一位得到這項世界級殊榮的華人。 張博士專長是在抗體工程研究,二十多年前就投入相關生物技術研究。他表示,自己在一九八○年代生技產業興起的時候,受到浪潮影響創立Tanox公司。因為自己有氣喘的毛病,一九八七年春天的花粉高峰期讓他老是睡不好覺,後來就促成了治療哮喘藥物anti-IgE的發明。一九九○年,諾華大藥廠與Tanox簽約合作,六年後Genentech再加入形成三方聯盟,將這項新藥定名為Xolair,在二○○三年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通過上市。 技術與臨床的突破 為什麼可以說Xolair是有史以來第一個用於治療過敏症狀的生技藥物? 張博士解釋,人類的免疫系統會依抗體結構不同而分出五種抗體,分別是IgG、IgA、IgM、IgE、IgD。其中IgE是五者中數量最少、免疫系統非必要;卻會引發人體過敏、發炎機制等的中間物質。 在此之前已有不少anti-IgE的藥物被提出,但療效卻很難達到治療目的,甚至使症狀更激烈。原因在於人體內主要參與過敏反應的血球包括單核白血球和顆粒白血球,其表面受器可與IgE相連,當外界的過敏原進入人體內,會與此受器上的IgE相結合,經過一連串的訊息傳導,使其中包含有各類會造成過敏症狀的物質的囊泡釋出,產生局部的發炎反應,進而造成過敏症狀。許多科學家想出的anti-IgE藥物雖然能夠中和血液中的IgE,卻變成了另外一種過敏原,因為它也會和顆粒白血球上的IgE相結合而造成過敏反應,使症狀加劇。因此,如何達到僅中和血液中的IgE而不致使病症加重,著實是一個大麻煩。 然而張子文則用單株抗體藥物成功中和IgE,巧妙地使anti-IgE藥物不會與顆粒白血球上的IgE相結合,所以能有效抑制過敏。這是技術與臨床實驗上的突破性,Xolair的問世,不僅是治療過敏症狀根本的方法之一,同時也釐清了IgE在哮喘和其他過敏疾病中發病的角色。 談到Xolair的發明程序,張博士解釋,研發是先從實驗室的小老鼠體內培養出IgE抗體物質,取出後利用基因工程方法作人體化,修改成人體的抗體,在大型生物反應槽利用動物細胞生產。 他進一步說明,anti-IgE藥物被用在超過三十個第二與第三期的臨床試驗,針對不同的免疫類疾病作臨床試驗,涵蓋哮喘、過敏性鼻炎、食物、皮膚方面的過敏等極為普遍的病症。 藥品商品化之路 張博士的經歷很豐富,在國外生技產業興起時就創業(後來Tanox被Genentech收購),二○○○年回國後任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執行長,也擔任過四年的行政院科技顧問小組成員,最近三年,則專心在抗體工程的新藥開發研究。 談到台灣生物技術開發的環境與表現,他說,二○○二年時與亞洲其他國家相比,台灣的確超前,當時在世界最重要的生技論壇BIO會議上,台灣是歐美最有興趣的合作對象。近幾年則已被韓國、新加坡、中國追趕上。除了政策引導起步早,比較產業環境結構,周邊的生技服務業完整度仍然不足,例如執行臨床試驗,國內風氣仍屬封閉,挹注資源有限,沒有主導完整試驗計劃的能力,即使是第二期、第三期,也只是全球體系中的一小部份。 藥物「商品化」其實賣的就是「知識」,通過第一期臨床試驗拿到第一個適應症,就代表它有利潤,才能創造價值。台灣處在此等尚未健全的環境中,即使可以透過海外分工模式來創造營收,還是會生成經營管理上的不確定性。 《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文/陳可涵】研究過敏藥物有成 張子文獲國際獎項





   發表主題 回覆主題

目前尚無回覆...

王師父專業牆壁切孔鑽孔引孔工程服務
台北鑽孔切割 三重鑽孔切割
板橋鑽孔切割 新莊鑽孔切割
牆壁鑽孔切割,牆面引孔鑽孔,地板鑽孔切割

[推薦評價好店] - 4C快修連鎖門市 專業維修買賣-筆電+手機+電腦+Iphone+Ipad
新北汐止店 (02) 7751-9182
新北市汐止區福德一路86巷22號
新北板橋店 (02) 8257-3990
新北市板橋區四維路137巷10號
桃園大溪店 (03) 387-4353
桃園市大溪區中華路210號
台中市區店 (04) 2201-1289
台中市中區台中路140號


   台灣醫療論壇 回頂端
自適應網頁範本


連結優良資訊入口網 本站入圍衛生署95年度優良健康資訊網站 台灣醫療網 © 2006 Taiwa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IE5.0以上之瀏覽器 解析1024*768 以達最佳瀏覽效果* 全站依內容分級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