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 歡迎您!   會員登入


 回主頁  →    腦科*心理*精神科資訊  本篇主題:家庭與心理衛生



 
上一篇[ 婚姻與心理衛生 ] 下一篇[ 青春期、成年期及壯年期之心理發展 ]

    [分享]    家庭與心理衛生

    jacky   發表於 2007/7/2 13:40:07



家庭是每個人成長的基礎所在,也是個人的根之所在。家庭不僅提供生存所需,也提供生長空間;滿足成員的心理需求(例如:自主與依賴間的平衡),提供社會化訓練以及性別角色的認同。家庭不僅讓小孩有成長的機會,也讓父母都有成長和發展的可能;它不只是個人建立自尊的地方,也是社會持久生存的關鍵。所以,家庭是社會的基石,也是人性的塑造工廠。家庭生活經驗是個人人格的核心所在,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發展。 既然家庭在人類發展上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我們該如何進一步瞭解家庭的內涵?如何使我們的家庭健康、有功能,而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成員都獲得成長呢?健康、功能良好的家庭又有哪些特色?這些在本文中將有所探討。 評估健康、滋潤家庭的四大向度 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女士(Virginia Satir)依其數十年家庭工作的經驗,整理出健康、滋潤的家庭具有下列共同特點,以下分述之。 一、自我價值感 自我價值感是自己對自己主觀的感受和評價。這是一種抽象的心理狀態,但會藉由具體的行動顯露出來。例如,一個自我價值感高的人,會喜歡自己、愛自己、鼓勵自己也欣賞自己,容易看到事情正向的一面,給自己勇氣和信心,讓自己不斷嘗試與練習。而一個自我價值感低的人常不喜歡自己,覺得自己被傷害,會受外界環境的威脅,因此為了保護自己,常會掩飾自己的缺陷,將責任歸諸於別人,認為自己是受害者,也不敢表達自己的需要或感受,而且容易為自己的情緒所淹沒。每個人的自我價值感就像個人內在的心理能量中心,提供個人生命力。當個人的心理能量高時,人會較開放,容易接受新的訊息,同時也較願意冒險、相信自己可以承擔冒險後的結果,以致在面對生命中的難題或變動時,較願意踏出改變的步伐。相反地,當個人的心理能量低時,會顯得較封閉,不易接受新資訊,因此也不敢嘗試冒險,生活將愈來愈僵化、固著,而不易有新的變化。 人的自我價值感常來自家庭生活經驗的學習,尤其嬰兒出生後,生存所需接依賴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的供給,因此在生命開始的前幾年,其自我概念皆來自父母(或主要照顧者)。換句話說,早年撫育嬰兒的人對嬰兒的感覺,就是嬰兒日後對自己的感覺。有高自尊的父母當他們越能愛自己、照顧自己的需求時,就越能接納孩子的慾望、感覺和需要,而無須利用孩子來獲得力量、滿足、親密或安全感,因而讓孩子有足夠的空間發展正向的自我價值感。然而這並不意味父母隨時要誇讚孩子,只要環境中充滿支持、鼓勵,接受其不完美,對孩子抱持合理的期待,不溺愛與過分縱容,同時也包含約束和規範,即適合孩子發展自我價值感。 事實上,不僅父母提供孩子發展自我價值感的機會,孩子也提供父母重新學習、發展自我價值感的機會。因父母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也能回想到自己以前經歷的種種經驗與需求,藉由省視需求滿足的情況,父母能以成人的眼光重新看待自己以前的經驗,而對事件有不同的詮釋,並發展新的、更高的自我價值感。 二、溝通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不只包括言語上傳遞的訊息,其中的要素尚包括身體、價值觀、期待、感官、說話的能力(語句、聲調)以及思想(由過去經驗所學到、閱讀過、以及所接受的教導)。良好溝通的焦點在於高度的自我察覺和對別人的敏感度,所以好的溝通者要清楚自己的內在過程,例如,認識自己的知覺、留意自己內在對事情的解釋習慣、自己的投訴、感覺和慾望、另一方面除能將對方傳遞的訊息加以闡釋外,也須留意他人的感受。 薩提爾將人的溝通分為討好型、責備型、理智型、打岔型以及一致型。這些溝通形態也是個人在面對壓力時,常出現的因應方式,每種類型各有其不同的言語、行為、內在感情和經歷,以及優點和該付出的代價(見附錄)。因此個人如何敏感於事件脈絡,以及當中的自我與他人的反應,而做適當一致的回應,都與其在家庭中的學習息息相關。在功能良好的家庭中,溝通是具體的,含有下列的特點: 琼高度的自我察覺及對別人敏感。 鎇溝通是交換具體明確的行為資料、清楚的用「我」訊息來表達自我負責的意願。 琷對他人未察覺的行為與自己內在的感受,給予適切的回饋。 䒟願意透露自己的感覺、慾望和認知。 三、家庭規則 規則代表行動、方法及協議所制定的守則,與「應該」的概念相連結。通常家庭中會制定許多的管理規則,以利家庭的正常運作,其中包括經濟、家事分工、假日的安排、情感、身體以及教養的規則等,這些規則都各自在態度、行為及溝通上有不同層面的定義,例如做家事的規則可能在態度上,要求家裡必須整齊乾淨;在行為上,必須把使用過的茶杯清洗完後放回原處,一旦孩子沒有做到這點,則可能會引起父母指責的對待。 家庭中的規則有些是明文規定,有些是習慣形成,也有些是模糊隱藏的。更有些規則會透過語言或非語言的互動,影響個人的人格,這種家規有四類:𡛼屬於自我印象方面:例如女孩是沒有地位的;男孩沒有哭的權力。𥕛關於對外在環境的印象:例如婚姻是吵不完的架,出外靠朋友,所以不能得罪任何人等。𥐥關於人生態度方面:例如滾石不生苔、不要輕易改變等。磮關於如何成為「好」孩子方面:例如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孩子不要有太多感覺等。 這些會影響個人人格的規則如果被奉行不二時,將深刻影響個人的生活。一旦有所違背時,可能會有損害自我價值的聲音出現,如此這些規則就變成個人生命中的毒性教條,使個人只重視合乎這些教條的行為,而不去面對自己真正的感受,也無法與人發展真正的親密關係。 當早期家庭生活中的規則,常對個人有至深的影響,甚至成為支配個人一生重大抉擇的主宰時,這些規則就變成個人的生存法則,使個人在人際、工作、家庭上都受其左右,所以家庭規則對家人的整體心理健康發展佔有重大的角色。因此一個家庭的家規必須是彈性、符合人性,而且合適情境、能隨個人及家庭發展上的需要作調整,才能協助家庭成員健康成長,如此的家庭也才能稱為功能良好、健康、滋潤的家庭。





   發表主題 回覆主題

    jacky  回覆於  2007/7/2 13:42:09



四、與社會的聯繫 依據家庭和社會環境間的聯繫狀況,可分為開放與封閉兩種型態。在開放的家庭中,成員能自由的和外界接觸,新的資訊也能進到家庭系統中,家庭也不會懼怕改變,因此,在其中成長的個人其自我價值感是高的,彼此間能用明確、清楚的一致方式溝通,成員間互動的規則是公開的,能配合個人獨特的需求,但也不違反家庭的整體需要,同時彼此間對這些規則能自由表達,調整不合適的部份,如此將使整個家庭更有建設性,而其中個人的自我價值感也會愈發增加,愈能冒險去經歷生活及生命中的變化。在遇到生命的難題時,也愈能發揮正向的因應力量。 但在封閉家庭中成長的個人在隱諱、只重視規則、不在乎需求的環境下成長,彼此間易發展成間接、曖昧、不一致的溝通型態,個人的自我價值感也就不易提昇,也就愈仰仗別人來決定其自我價值,生命的自由也愈受限,一旦遇到挫折,往往會一蹶不振,對自己、對生活、對環境產生負面印象而影響心理健康。所以如何讓家庭能和外界環境維持開放,良性的互動是家庭中重要的任務。 結語 綜合上述種種,當一個家庭是開放的,與外界有聯繫,能彈性合適地調整其生存規則,彼此間又能保持一致、清晰的溝通,將有助於個人發展高自我價值、培養其面對外界挫折壓力的環境,提昇其心理健康的程度。 附錄:「溝通型態」 討好型 •言語:同意、“這都是我的錯”、“沒有你,我一文不值”、“我想讓你高興” •情感:祈求、“我很無助”、懇求的表情與聲音軟弱的身體姿勢 •行為:舉動過度和善道歉、請求寬恕哀求與乞憐讓步 •內在經歷:“我一無是處”、“我覺得毫無價值”、隱藏對自己的需要 •優點:體貼、善體人意容易與人合作 •代價:被忽略、失去自我沮喪、負擔過重 責備型 •言語:不同意、“你永遠做不好任何事”、“你到底怎麼搞的”“都是你的錯” •情感:指責、“在這裡我是老闆”、身體姿勢:很有權威的樣子僵直 •行為:攻擊、獨裁、批判、吹毛求疵 •內在經歷:隔絕、“我很孤單而且失敗”、隱藏自己對別人的需要 •優點:保護自己、公義、改革 •代價:孤單、人際關係惡化、社會適應不良 理智型 •言語: 極端客觀、只關心事情合不合乎規定或不正確、使用抽象字眼及冗長的解釋、“什麼事都要與學術有關” •情感:頑固、疏離、“不論代價,人一定要保持冷靜、沈著、絕不慌亂”、身體姿勢僵硬、表情很優越(若有表情的話) •行為:權威十足頑固、不肯變通舉動合理化、操縱的一絲不苟 •內在經歷:“我感到空虛與隔絕”、“我不能露出任何感覺”、隱藏對自己及別人情感上的需要 •優點:明辨是非、就事論事 •代價:缺乏感受、令人無趣、自我封閉 打岔型 •言語:漫無主觀、毫無道理抓不住重點 •情感:混亂不清“我心不在焉”、身體姿勢特徵是不停在動 •行為:轉移注意力、不恰當的舉動、插嘴、打擾過動 •內在經歷:“沒有人真正在意”、“這裡根本沒有我的位置”、失去平衡、藉打斷別人來獲得注意 •優點:輕鬆、幽默、創意、生動 •代價:無責任感、空虛、幻想、不切實際 一致型 言語、身體姿勢、情感、行為與內在經歷一致 前國軍北投醫院社會工作師許秀琴





   發表主題 回覆主題

 1  頁    目前  1      前往:  輸入數字按Enter

王師父專業牆壁切孔鑽孔引孔工程服務
台北鑽孔切割 三重鑽孔切割
板橋鑽孔切割 新莊鑽孔切割
牆壁鑽孔切割,牆面引孔鑽孔,地板鑽孔切割

[推薦評價好店] - 4C快修連鎖門市 專業維修買賣-筆電+手機+電腦+Iphone+Ipad
新北汐止店 (02) 7751-9182
新北市汐止區福德一路86巷22號
新北板橋店 (02) 8257-3990
新北市板橋區四維路137巷10號
桃園大溪店 (03) 387-4353
桃園市大溪區中華路210號
台中市區店 (04) 2201-1289
台中市中區台中路140號


   台灣醫療論壇 回頂端
自適應網頁範本


連結優良資訊入口網 本站入圍衛生署95年度優良健康資訊網站 台灣醫療網 © 2006 Taiwa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IE5.0以上之瀏覽器 解析1024*768 以達最佳瀏覽效果* 全站依內容分級規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