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 歡迎您!   會員登入


 回主頁  →    美容資訊討論版  本篇主題:皮膚保健醫學



 
上一篇[ 席捲眾人注意力 張松源醫生Mot ] 下一篇[ 依各人條件個別雕刻鼻形 Gore ]

    [分享]    皮膚保健醫學

    linda   發表於 2007/7/2 12:39:41



前言: 一、 皮膚基礎生理學 (一) 皮膚的構造與功能 (二) 膚色與膚質 (三) 皮膚的老化 二、 皮膚的保養 (一) 美容與保養品 (1) 美容與保養品的目的 (2) 美容與保養品的組成 (3) 美容與保養品的藥劑 (4) 美容與保養品個論 1﹒ 清潔劑 2﹒ 防曬劑 3﹒ 洗髮精 4﹒ 潤絲精 (二) 皮膚的保養 三、 結語 前言 經濟的發達,現代台灣民眾的生活更加地絢爛多采,對美容與皮膚保養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然而市面上的美容、保養與清潔用品琳瑯滿目,分類雜亂,除了讓使用者有不知如何選擇的感概之外,也常常因錯誤使用而造成皮膚的負擔。 另一方面。拜生化與分子科技進步之賜,現今的美容保養品已經從單純美容、裝飾目的之彩妝品,提升成為幫助消費者維護皮膚基本生理機能之基礎保養品。使皮膚科醫師在傳統藥物治療之外,能夠更方便地照顧人們的一些諸如乾燥、過度角化、皮脂分泌等本質性的的問題。不可避免地,因為美容保養品所帶來的好處與壞處,使它逐漸成為一門皮膚科醫師與社會大眾都必須重視的新課題。 了解皮膚保健的相關知識,可以幫助我們維持皮膚的健康與美麗。明白皮膚的基本生理結構與機能,才能使我們了解皮膚的正常運作方式,進而可以辨別、避免錯誤的保養觀念。因此,我們會從皮膚的基本生理學談起,旁及一般大眾經常容易混淆的一些皮膚科專有名詞,進而論及保養與清潔用品的作用原理與正確使用方式;期使您能夠在看完本文之後,對於如何照顧自己的肌膚,有更進一步的認知。 一、 基礎皮膚生理學 (一) 皮膚的構造與功能 皮膚是全身最大的器官,面積以成年人而言約為1.6平方公尺,分為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另外,在皮膚上也存在有毛囊、豎毛肌、指甲、皮脂腺、汗腺等附屬器官。皮膚的厚薄因年齡、性別、部位等因素而異,通常眼瞼部位的皮膚最薄,而手、腳掌的皮膚最厚。 a﹒ 表皮: 表皮的厚度約為0.1∼0.3公厘,由外而內可以分為五層,其中角質層與基底細胞層最為一般大眾所熟知。基底細胞層是表皮的生長來源,其中的細胞不斷分裂,逐漸向外移行並產生變化,最後形成角質層,提供表皮基本的摩擦與防曬、保濕等功能。角質層的厚度約為0.014∼0.02公厘,是直接接觸所有美容與保養用品的部位,對產品的使用效果與皮膚的美容狀態影響最深。 表皮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對來自外界的各式各樣的物理、化學性刺激,如乾燥、冷熱、紫外線等,提供防衛性的屏障。角質細胞接續不斷形成、外移,最外層的陳舊角質形成皮垢而脫離,並且保持角質層的一定厚度。這種自基底細胞層到角質層的經常性置換變化,我們稱之為皮膚的更新。更新的速度因個人體質、部位和年齡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自基底細胞層到角質層的形成約為兩週,而角質層形成皮垢,進而脫離皮膚,也需要兩週的時間。 當角質層受到外界異物或環境因素破壞時,更新的速度會加快以排除異物和修復皮膚。另一方面,反復性的化學或物理性刺激也會導致角質層變厚,形成一般人俗稱的“皮繭”。這些反應都是皮膚對外界刺激所產生的防禦性反應。 除了基本的抗摩擦作用之外,表皮中的“層板顆粒小體”也提供了防止體內水分外逸的保濕作用,並進一步加強了角質細胞間的連接。部分胺基酸及其代謝產物則擔負了保持角質層水份的重要作用,形成所謂的“天然保濕因子”,使角質層得以維持緊實,並且保持皮膚的柔軟性。某些胺基酸更額外提供了吸收紫外線的作用。 b﹒ 真皮: 真皮又分為真皮乳突層、中皮層以及更深部份的真皮網狀層。主要為結締組織,內含膠原纖維、彈性纖維等纖維蛋白,與大量主成份為黏多醣蛋白體的基質。具有保存水份,維持皮膚的彈性,並提供真皮中神經、血管、毛囊、豎毛肌、汗腺、皮脂腺等附屬器官之附著位置,以維持皮膚的組織形態。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進一步防止皮膚水份之蒸發,保持角質層之濕度,並防止有害物質侵入。 c﹒ 皮下組織: 在真皮層之下為皮下脂肪層,具有保存體溫,提供機械性撞擊之緩衝功能。一般女性較男性為厚。 簡單地說,藉由角質層、脂質、免疫細胞與黑色素細胞,皮膚提供了保護與保濕的作用。皮膚的發汗與微血管的收縮、擴張,可以調節體溫。真皮內的神經纖維可以察覺外界的溫度、觸感等知覺作用。另外皮膚還有吸收作用,可以使藥物滲透進入體內。 (二) 膚色與膚質 a﹒ 膚色 影響皮膚膚色的主要因素有黑色素,類黑色素、胡蘿葡素、氧化血紅蛋白、還原血紅蛋白的色素、角質層厚度與涵水狀態及角質細胞間的密合狀態等。人類因人種差異,皮膚所含的黑色素數量不同;白人因為黑色素較少,表皮透明度增加,血色素的影響變強,所以多半為粉紅色;東方人則因黑色素較多,呈現黃色。角質厚度過厚、涵水量不足及角質細胞間密合不良,使反射光線不均,也會使膚色較為灰暗。





   發表主題 回覆主題

    linda  回覆於  2007/7/2 12:40:10



b﹒ 膚質 膚質的主要影響因素有皮表外觀;也就是皮膚的皮溝、皮丘與皮紋;皮膚的涵水、涵脂量與酸鹼度,還有皮表的角化程度。皮溝、皮丘與皮紋等表皮特徵會隨著年紀增大,逐漸變得扁平鬆散。皮膚的角化程度則多半與疾病狀態有關。所以一般大眾最關心而且也是最能自我照顧的,就只有皮膚的涵水、涵脂量與酸鹼度了。 目前坊間對於膚質的區分一般分為為油性、乾性與中性膚質。涵水量、涵脂量均多者為油性皮膚;涵水量及脂量均少則為乾性皮膚;涵水量多而涵脂量為中度者為中性皮膚。另外也有所謂的“敏感性皮膚”。有一個觀念是很重要的,膚質是會因為季節、部位、情緒與生理狀態等因素而隨時產生變化。簡單的說,臉上T字部位過油,甚至產生痤瘡的人,可能在雙頰同時存在著因過度清潔而乾裂的皮膚。夏天有多汗、油膩臉龐的人,冬天時可能因為全身乾燥而有冬季搔癢的情形。經常使用化妝品的時髦小姐所自稱的“敏感性皮膚”,很可能只是多種不同的錯誤保養方式所共同累積成的皮膚傷害現象。“膚質變動”這樣一個重要觀念的正確認知,對於一般的皮膚保健及化妝保養品的選購使用上,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一個跟膚質有關的因素,就是皮膚對紫外線的防禦能力。一般而言,深色皮膚的人對於曬傷的防禦能力較強,皮膚癌的發生比例也較低。 (三) 皮膚的老化 皮膚隨著年紀增長而出現的變化,我們稱為皮膚的老化。大約三十歲以後,臉部逐漸浮現皺紋,這是皮膚老化的開始。皺紋出現的位置通常在器官開口之周圍,如:額部、眼角、鼻側、口周;逐漸擴及到頸後、手肘、腋窩、手腳等處。 皮膚的老化部分歸因於基因的自然表現。當年紀漸增,真皮的彈性纖維、膠原纖維與黏多醣基質都會減少,使得彈力降低,皮下脂肪支撐力也變差,繼而鬆弛。皮膚油脂、汗液分泌減少,加上角質層因為缺少皮脂的溶解,脫落變得困難,產生堆厚的現象,皮膚整體外觀因此變得較乾燥且脫屑,而且容易搔癢。細胞生長速率逐漸趨緩,修復功能變差,表皮變薄。色素細胞較不活躍,使得毛髮變白,非日光曝曬部位的膚色會變得較淡,曝曬部位則較深,膚色斑駁參雜。 陽光中的紫外線所引起的日光性老化則更為重要。它會使表皮的角質層肥厚且涵水量不足,導致透明度與光澤感降低。同時日光對真皮層的纖維蛋白也會造成破壞,使皮膚彈性變差。真皮層基質的破壞使涵水量減少。色素的沈澱,使得膚色變為灰暗,產生各種斑點。 總體而言,老化的皮膚較薄,受傷後也不易癒合。真皮層的血管較為脆弱,有時輕微的碰撞也會產生瘀青。使老化皮膚的保養變得更為重要。 二、 皮膚的保養 (一) 美容與保養品 (1) 美容與保養品的目的 如同我們前面提到的,現今美容與保養品的使用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了,所以談到皮膚的保健,就不能不了解美容與保養品對於皮膚的影響。 人類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化妝的呢?從出土的資料顯示,可能從舊石器時代就有了化妝的遺跡,應該可以認為化妝是與人類歷史並行的一項很古老的行為。 化妝的原始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提高身體對自然界的抵抗力。所以將油、泥土、植物等混合塗敷於身上,達到保溫、防蟲和強光的目的。 除此之外,化妝也應用於戰爭上,作為威嚇敵人或提高士氣的方式。宗教上,化妝也被用來表達某些儀式上的意義,或者是利用香味,表示尊崇、驅除惡臭及防止災難。 現代美容與保養品的主要目的,已經從修飾外表的原始意義,如清潔、美化、魅力等,更進一步的發展出保護皮膚和毛髮、防止老化、皮膚機能之維護等項目。希望使人們維持皮膚的健康狀態,過著愉快舒適的生活。 (2) 美容與保養品的組成 美容與保養品除了香料與色料之外,主要的構成成分還有水、油性原料、界面活性劑、保濕劑、高分子化合物、抗氧化劑、抗離子劑及防菌、防腐劑等。目前許可的成份原料約有二百種。隨著時代的進步,相信會有更多的原料成份逐一問世。 上述各主要成分都有其使用目的。香料用來提供香味,以舒適使用者的嗅覺;色料則是為了修飾美化的目的。油性原料像油脂( 大多為脂肪酸及甘油)、蠟類、碳氫化合物(如石蠟、凡士林)、高級脂肪酸、高級醇、硅酮油等,主要作為滋潤、保濕與賦形劑的作用。油脂的保濕作用需藉助界面活性劑與水共同完成。保濕劑用來幫助皮膚及產品本身的保濕。高分子化合物主要作用為增黏劑,方便產品的使用。也可以具有保濕劑或界面活性劑的功能。抗氧化劑、抗金屬劑或抗離子劑則是用來防止產品的氧化變質,增加產品的使用期限。添加防菌、防腐劑可以防止使用者雙手的微生物導致產品腐敗、變臭。 美容保養品直接施用於皮膚和毛髮,而且每個消費者的使用方式與習慣、使用頻率等又無法像醫藥用品一樣嚴格限制,所以在產品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方面應有更高的要求。 (3) 美容與保養品的藥劑 為了達到某些特殊的藥理作用,有時保養品會加入一些藥品,但是所使用的濃度和種類,必須均受到嚴格的規範,以避免因保養品無使用限制的特性,造成消費者的藥物傷害。其中常見的藥物成分包括了紫外線吸收劑(又分為化學性防曬劑與物理性之光線阻斷劑)、美白用藥劑、生髮用藥劑、抗發炎劑、收斂劑、清涼劑、維生素、荷爾蒙、抗組織胺劑、角質剝離劑、角質溶解劑、抗脂溢劑、殺菌劑、消腫劑、止癢劑、制汗劑、消臭劑等。 保養用品中雖然添加了部分的藥劑成分,但是主要目的仍舊在於美容與保養,用以輔助皮膚治療藥物的效果,不足以單獨達到疾病治療之目的。這是使用者必須有的正確認知。 (4) 美容與保養品個論 1﹒ 清潔劑 每人每天都會使用清潔劑。直至十九世紀為止,肥皂是唯一的清潔產品。近來才有各種人工合成清潔劑逐漸出現。 清潔劑之主要成份包括具有洗淨力的界面活性劑、保濕劑、結構劑、防腐劑、香料、混濁劑、染料與色素等。有些製造廠商會加入各種不同之添加物,如:動、植物萃取物、維生素或保濕劑等,生產出許多不同種類的清潔劑,以適應消費大眾各式各樣的需求。 水與油質互不相溶,因此無法單獨使用水來去除皮膚上的油垢。界面活性劑可以將油質分解為小油滴,使之溶解,達到清潔的目的。 然而,界面活性劑本身也會造成皮膚之刺激性。低濃度時,它會溶解細胞膜上的脂質成分,使細胞膜的保護、屏障功能下降,造成細胞通透性之增加。高濃度時則會完全溶解細胞本身。界面活性劑與角質結合,加上變性蛋白質,可以使細胞水腫,引起皮膚之刺激性反應。家庭主婦過度使用清潔劑常常導致嚴重的手部濕疹。 清潔劑中所含的保濕劑可以增進其溫和性,使消費者易於接受。結構劑則使清潔產品外形堅固,增加使用的方便性,並且防止水分侵入清潔劑內部,產生溶解現象,以增加產品使用壽命。香料、混濁劑、染料與色素等成分則與清潔劑之洗淨力或溫和性無關,只是為了使產品外觀好看,增進使用時的舒適與滿足感而已。 天然肥皂與人工合成清潔劑對皮膚之清潔作用是類似的,兩者均可洗掉皮膚表面之污染物,如泥土、油垢等以及細菌、化妝品與汗水等。過度使用的刺激性反應也是類似的。另外還有一些特殊用途之香皂,像是專用來清洗痤瘡之藥用肥皂、除臭用之肥皂以及不含色素、香料、過敏專用之肥皂等。





   發表主題 回覆主題

    linda  回覆於  2007/7/2 12:40:38



清潔劑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包括清潔能力強弱、顏色、氣味、發泡能力、外觀、耗損速率、化學與物理穩定性、潤濕性、是否適合自己的膚質等。其中又以膚質最為重要。如果是屬於油性皮膚,使用一般的香皂即為便宜又有效的方式。倘若刻意使用清潔乳霜或乳液,反而徒增皮膚之油性。如果非使用清潔乳霜或乳液卸妝不可時,必須在使用後接著再用香皂將之洗淨。乾性膚質的人,每天使用肥皂最好不要超過一次。睡前洗臉可以順便將化妝品與污垢移除,白天則要使用具有潤濕效果的保養品。不論是固態、液態肥皂或洗面乳,其清潔效用是類似的,端視個人習慣與偏好而定。 人體皮膚本身具有酸鹼緩衝之能力,使其pH值維持在約4.5∼6之間,呈現微酸性。只要使用之清潔劑其pH值不要太過極端,一般正常皮膚在一至兩小時內,都可恢復原先之pH值。所以除皮膚本身有濕疹、過敏現象或是老年皮膚之外,不需要刻意購買號稱“微酸性”的清潔劑來使用。 2﹒ 防曬劑 自1950年代起,西方興起一陣所謂的“健康古銅色”旋風,日光浴盛行一時。經過了一段時間,許多過度日曬造成的副作用逐漸出現;人們的皮膚開始出現提早老化的現象,黑斑與皺紋很快生成。皮膚癌的患者也逐年增多。皮膚醫學界因此教育大眾防曬的觀念,以及正確的皮膚保養原則。 自古以來,人們一直把陽光當作是“生命之源”。在陽光下曝曬可以達到殺菌,幫助人體生成維他命D的效果。隨著皮膚科學的進步,人們逐漸了解暴露在波長280~320nm的中波紫外線(UVB)下,短期間會造成皮膚的紅腫發炎現象,長期而言則會使皮膚產生色斑,加速肌膚的老化並產生皮膚癌。長波紫外線(UVA;320~400nm)則會破壞皮下真皮組織,使肌膚容易鬆弛並產生皺紋。所以防曬就成了維持肌膚年輕、飽滿、濕潤最重要的課題了。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防曬膏之防曬效果,是以防曬係數SPF(Sun protection factor)為標示。SPF是測量防曬劑保護皮膚效能的方法。目的是比較不同種類的防曬劑對UVB造成皮膚紅腫傷害的時間長度。SPF愈高者防曬效果愈好。一般防曬劑的防曬成分可以分為化學性的紫外線吸收劑,如苯酮衍生物、對胺基酸衍生物,對甲氧基於皮酸衍生物等;以及物理性的日光阻斷劑,如二氧化鈦、氧化鋅。物理性防曬的原理有些類似以粉土等不透光物質遮蔽陽光的作用。防曬效果較好,但是有礙美白的外觀。通常使用在身體與手腳等部位。化學性防曬則利用化學物質直接吸收紫外線的能力,可以製造出淺色甚至無色的防曬劑。只是防曬效果較差。如果一定要製造出高SPF值的化學性防曬劑,很可能會因為化學物質濃度過高,因而引起皮膚的過敏反應。一般來說,SPF15~30的產品就足以配合日常生活的需要了。 出門前一定要在頭、臉、手等暴露部位塗擦防曬劑,並且使用洋傘。注意每天氣象報導中所宣佈的的紫外線指數。如果指數大於7~9,盡量不要在早上10點到下午2點的正午時分外出。紫外線指數大於10,就要盡量避免外出。不得已必需外出,一定要避開正午時分,而且穿著長袖衣物保護自己。防曬液的SPF值至少需大於SPF15以上。至於是乳液、乳霜或凝膠型防曬品則端是個人膚質決定。如果使用的是乳液或凝膠一類耐水性較差的產品,一般大約4~5小時補塗擦一次,以免防曬功能因汗水而降低。一般而言,長袖衣物及洋傘的防曬效果遠大於防曬劑。衣料以密織不透光為佳,厚薄與顏色對防曬效果的影響不大。 防曬劑的選購方面,應該考慮使用的季節、部位與目的。例如在夏天使用防曬劑時,因為夏天出汗與皮脂分泌均較為旺盛,所以宜選用清爽水性的產品,如凝膠,噴劑或乳液等。特別是臉部易出油的部位,如果使用太黏稠的產品,可能會感到油膩而不舒服,甚至引起青春痘。然而在從事海邊戲水活動時,考慮到親水性防曬劑的耐水能力不佳,可能導致防曬效果驟減,這時可能就要採用較油性的產品。 SPF的原始定義是觀察UVB所造成的皮膚紅腫傷害,這樣的結果與UVA造成的長期肌膚鬆弛、皺紋現象未必有等量的關係。所以SPF值並不適用於UVA;也就是說,SPF值的高低無法表示對UVA的保護效果之好壞。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度量標準,就好像是身高和體重一樣;身高較高的人,體重可能很重,也可能很輕。目前防曬劑對UVA的保護效果並沒有像UVB的SPF值一樣有國際公認的標準。最保險的方法還是使用洋傘與長袖衣物來保護自己。 3﹒ 洗髮精 洗髮精主要的功能是要移除頭髮上之油脂、汗水、脫落之角質層、灰塵及污垢等。由於生活素質之提高,一般人對於洗髮精之要求,已經從洗乾淨頭髮,進而在洗髮後,其頭髮不要變得乾澀、粗糙、易生靜電反應、不易整理。 洗髮精之基本成份同樣包括了界面活性劑、發泡沫劑、增厚劑與渾濁化劑、潤絲劑、金屬整合劑、pH值調節劑、防腐劑與特殊之添加物質。 發泡沫劑的添加目的在於使界面活性劑等有效物質能夠較黏稠地附著在頭髮上,達到作用完全的程度。泡沫產生之多寡原則上與洗髮精之好壞與否無關。但是發泡多的產品,其作用效果較佳。污垢與油脂可以抑制泡沫之產生,是故重複使用洗髮精,泡沫會變得較多。 增厚劑與渾濁化劑的添加目的是為了增加產品的質感,譬如產生珍珠光澤。這兩種成分對洗髮之清潔力並無任何影響。 有些所謂“雙效合一”的洗髮精會添加潤絲成分。潤絲劑可以使頭髮之靜電力降低、易於整理。但是這種類型的洗髮精之清潔效果較差,潤絲效果也不理想。這是因為此種洗髮精將原本天然的人體皮脂潤絲洗掉,而代之以人工合成的潤絲劑,因此變為既不能洗淨又無潤絲效果。洗髮劑與潤絲劑本來就具有相反的作用,一般並不建議使用此類型的洗髮精。 由於大多數之洗髮精為鹼性,易使髮幹中的角質蛋白受損膨脹,特別是原本頭髮已經受損或經化學處理(如染髮或燙髮),會表現更為顯著。所以有些洗髮精會加入一些酸性物質;也就是pH值調節劑;以便中和鹼性。 常見的洗髮精包括了正常、油性、乾性及受損髮質適用。前兩者的洗淨力較佳,對髮質的傷害也可能較大。後兩者兼具潤澤及酸性作用,只是洗淨力較弱,長久使用可能造成頭髮過度油膩。 另外還有醫療專用洗髮精,又稱為抗頭皮屑洗髮精,含有煤焦油、柳酸、硫、硒、ZP等成份,具有減少油脂分泌、頭皮屑以及抗菌等功能。 由於洗髮精與皮膚接觸時間短暫,所以較少引起刺激性或過敏性皮膚炎。洗髮精的選用原則,可依據不同之髮質、價格與個人習慣即可。建議使用較著名之品牌,因為它的成分標示通常較為完整清楚。





   發表主題 回覆主題

    linda  回覆於  2007/7/2 12:41:22



4﹒ 潤絲精 由於新式洗髮劑大多具有強效洗淨的功能,過度清潔的結果,頭髮變得缺乏光澤、粗糙、乾澀而且不易整理。這是因為頭髮受傷或清潔之後,毛鱗片會有部分剝除的現象,裸露的毛皮質與毛髓質呈現出負電荷。“負負相斥”的結果,清潔後的頭髮在乾燥時就會變得蓬鬆而難以整理。潤絲精中的正電荷離子因此可以附著沈積於髮幹上,中和靜電反應,以減少髮幹間之摩擦力,使頭髮易於梳理;進一步還能促進頭髮之表皮鱗片還原黏著髮幹上,增加頭髮之光澤、修補斷裂的髮幹皮質部位。 潤絲精的主要成份為陽離子界面活性劑、薄膜形成劑、矽、脂肪類(包括脂肪、綿羊油衍生物、植物油、礦物油、蠟、卵燐脂、必須脂肪酸)、水解的蛋白質(角質、膠原蛋白絲、小麥)等。其中陽離子界面活性劑的意義我們已經談過,是用來增加頭髮表皮鱗屑對於髮幹之附著,使頭髮看起來較有光澤;中和受損頭髮之靜電反應,使頭髮易於梳理。薄膜形成劑則可以在髮幹上形成一個聚合體組成之薄膜,填補受損部位,使表面較光滑。蛋白質部分則可以滲入髮幹,使髮幹強韌,並修補斷裂部位。 如同我們前面提到的,洗髮劑的目的就是除去油垢,潤絲劑的作用是增加油脂潤滑性,兩個成分的使用目的是不同的,所以洗髮與潤絲雙效合一的產品常常導致洗髮不清潔,潤絲也不完美的結果。 二、 皮膚的保養 皮膚的保養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觀念,就是“除去多餘,補充不足”。坊間許多業者或因為產品銷售的目的,或者是本身醫療常識的不足,常常提供民眾許多錯綜複雜的美容保養觀念,甚至是自己發明的一些似是實非的名詞,使得大多數的民眾愈加混淆,終於對於自己保養皮膚失去了信心。 就像我們前面一再提到的,大多數人的皮膚都屬於動態的“一般性皮膚”。這種皮膚的保養所要注意的事項十分簡單,平常使用一般的清潔用品,適度保持皮膚的潔淨,勿過度清洗,維持均衡的飲食,正常的起居睡眠,做好防曬的準備,這樣就可以保持年輕亮麗的肌膚。 一般美容業界常常有所謂“徹底清潔”的說法,要求消費者購買一系列的化妝水、清潔乳液、特殊潔膚皂等等產品。事實上,皮膚並沒有所謂的“徹底清潔”。就如同我們在前面皮膚生理部分提到的“角質更新”概念,皮膚的油垢有許多是我們自身的角質層與皮脂成分,是會不斷產生,永遠不可能“徹底清潔”的。強求徹底清潔的結果,反而會導致皮膚的過度耗損,使皮膚的負擔增重,加速皮膚的老化現象。這也就是為什麼愈常使用化妝保養品的人,臉頰常常覺得乾燥,愈來愈依賴化妝水的原因。 除了一般人的簡單保養之外,老年人的皮膚也需要作保濕的保養。這是因為隨著年紀的增長,老年人的皮膚油脂分泌能力逐漸下降,如果再過度清洗,皮膚就會變得過分乾燥。過度清洗的情況除了大家熟知的過度使用肥皂之外,過熱的水、浸泡時間太長、用力的搓洗皮膚、特殊的洗澡用品(像絲瓜巾)以及刺激物(如沙威隆或巴斯克林,或是洗溫泉)也都會導致皮膚的乾燥與發癢。這種現象在冬季會更加明顯,造成所謂的“冬季癢”。這時應該要加強保濕工作,使用潤膚乳液等具保濕性的產品。使皮膚維持在潤澤、不油膩的狀況。這樣除了可以減少乾燥現象之外,也可以減少皺紋產生。白天更應該使用SPF l5以上的防曬乳液,減少日光對皮膚的傷害。夏天要養成使用深色傘的習慣。 不論是對於健康或者是皮膚而言,適量的運動、愉快的心情、均衡的飲食與充分的休息絕對是延緩老化的要件。 除了老年人的皮膚乾燥問題之外,有一些年輕人,因為先天遺傳的體質性因素,也會在手臂及大腿外側等處,發現皮膚較為乾燥的現象。這種乾燥性皮膚保養的主要原則在於維持皮膚適度的涵水量,使皮膚保持柔軟、平滑及舒適。保養方法和老化乾燥性皮膚一樣,也是儘可能減少外界對皮膚的傷害;盡量減少化妝品的使用,以減輕肌膚的負擔,並且可以減少卸妝水的的使用需求,避免卸妝水可能造成的傷害。每天使用肥皂和清水於晚上洗臉一次,順便去掉化妝品和一天的油垢。如果無法忍受肥皂的刺激,選用較為溫和的洗臉用洗劑或乳液也可以。洗完臉之後,可以塗抹一些保濕乳液或是保濕面霜,以延緩皮膚水份的散失。 保濕劑的選擇方式與前面提到的防曬劑選擇方式類似,消費者必須考慮自己居住地點的氣候、濕度與使用場合、時間等因素,才能夠做一個最好的選擇。冬天的室內暖氣系統可能會導致空氣過度乾燥,適度增加環境濕度也可以減低皮膚水份的揮發速度。 對於較為油性皮膚的個人,在保養方面需要注意的就和乾燥膚質的人有些不同。在肌膚較油膩的部位,像是胸前或是臉上的T字部位,經常使用香皂和溫水清洗可以有效清潔油膩的狀態。所謂的“清潔乳液”內含過多的油脂成分,可能使皮膚的負擔加重。使用的化妝品最好選用水性且不促生粉刺的產品,以避免黏著或堵塞毛細孔。 在油性皮膚的部位最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痤瘡。痤瘡也就是俗稱的“青春痘”,好發於青少年及青年人的臉部、背部和胸部。可能表現出黑頭粉刺或白頭粉刺類的非發炎性病灶,也可能表現為發炎性病灶,產生膿皰甚至是囊腫及結節。形成痤瘡的過程,一般認為是毛囊過度角化,堵塞毛孔開口;皮脂分泌過多,且被毛囊內之痤瘡棒狀桿菌分解為游離脂肪酸,終於刺激產生發炎反應。由於雄性激素會促進皮脂腺的分泌,因此可能造成部分女性在月經來臨前有痤瘡惡化的現象。 在痤瘡患者皮膚的保養方面,大約和油膩肌膚的保養原則是一樣的,還是適度的清潔臉部,減少油脂堆積。洗面劑的選擇以清爽、不油膩且泡沫柔細的產品為佳。溫水的洗淨力較好,微溫的清水可以幫助油脂的清除。洗臉的次數以個人習慣為主,以洗完臉之後的三到五分鐘輕微緊繃感為清潔後的正確反應。洗臉的動作須輕柔,避免過度磨擦造成皮膚表皮破損,使發炎現象更為劇烈。避免使用化妝品或保養品,特別時較油性的產品。不要用手擠壓粉刺,除了因為手部不乾淨,容易引起細菌感染,使痤瘡傷口惡化化膿之外,過度的擠壓也可能使毛囊內壁受損,使粉刺的內含物散逸到周圍組織,產生發炎與疤痕。不要有托腮、綁頭帶及披散額髮等反覆磨擦的現象。 因為雄性激素的上升會導致痤瘡的惡化,緊張、熬夜等刺激雄性激素分泌的情緒因子也會造成痤瘡的問題。保持日常生活起居正常,不要熬夜也是一個減少痤瘡發生的重要方法。 飲食方面儘量清淡,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少碰油炸、甜點、辛辣、乾果類,也許會對於痤瘡的控制有些幫助。一般認為脂肪、醣或香辛料的攝取會導致痤瘡的惡化。但是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臨床研究報告都認為食物與痤瘡事實上並沒有任何牽連。 除了一般正常的皮膚以外,因為保養美容產品過敏而造成的敏感肌膚,在保養也需要格外的留意。 一般人常說的“敏感”其實指的是“過敏性皮膚”,意思是指使用產品容易引起過敏。其實絕大多數的情形是,過度使用過多種類的化妝保養產品,導致皮膚負荷過重,引起刺激性皮膚炎,也就是“敏感性皮膚炎”。真正過敏性的皮膚需永久避免使用導致過敏的產品,而敏感性的皮膚則可以藉由使用低刺激性的產品而逐漸適應。 在敏感性皮膚的日常保養應力求簡化,避免經常更換產品。在季節交替的日子、皮膚狀況不好時,不要嘗試新產品。對於皮膚而言,休息是最重要的,不要輕易聽信業者的建議,企圖使用任何保養品來“治療”。磨砂膏、去角質霜、酵素等產品對於皮膚的刺激性過大,應避免使用。 除了皮膚的保養之外,色素斑的產生也是大家所注目的焦點。色斑的產生幾乎可以完全歸因於紫外線的曝曬。徹底的防曬,使用防曬係數15以上的產品是唯一有意義的預防方法。急性的紫外線曝曬可以導致發紅之後變黑,長久曝曬的結果會導致日光性老化,產生深皺紋,進一步可能導致皮膚癌。 三、 結語 由於保養品生化科技的進步,皮膚科醫師有了更多的輔助工具可以幫助治療消費者的疾病。基於保護消費者和教育消費者的職責上,皮膚科醫師應該充分了解保養產品的製造過程以及原料成分,並隨時注意市場變化,了解相關資訊。以期以公正及客觀的立場,提供消費者有關美容保養品的資訊。並經由專業的醫學背景,除皮膚疾病治療之外,更進一步根據個人特質,指導消費者正確的使用適當的產品,以避免錯誤選擇或使用方式所造成的皮膚問題。 因為美容師可以使用較長的時間,了解消費者的喜好與需求,在美容與彩妝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皮膚科醫師與美容師間的互動關係愈來愈密切的情況下,美容師也應當不斷吸收正確的醫學新知,才能對消費者提供正確而完美的美容保養服務。





   發表主題 回覆主題

    lifeeasy0801  回覆於  2011/8/11 17:50:15



哇!!!好豐富的資料!!! 非常感謝您提供的資訊~~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發表主題 回覆主題

    fane52258  回覆於  2011/11/15 2:31:41



超級詳細!!好實用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發表主題 回覆主題

    mimiooxx  回覆於  2011/11/29 16:16:15



謝謝你的分享 好文章!





   發表主題 回覆主題

    angela51317  回覆於  2012/1/30 18:29:07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棒棒~





   發表主題 回覆主題

    angela51317  回覆於  2012/1/30 18:29:07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棒棒~





   發表主題 回覆主題

 3  頁    目前  1   下一頁  ...    [2]   [3]      前往:  輸入數字按Enter

王師父專業牆壁切孔鑽孔引孔工程服務
台北鑽孔切割 三重鑽孔切割
板橋鑽孔切割 新莊鑽孔切割
牆壁鑽孔切割,牆面引孔鑽孔,地板鑽孔切割

[推薦評價好店] - 4C快修連鎖門市 專業維修買賣-筆電+手機+電腦+Iphone+Ipad
新北汐止店 (02) 7751-9182
新北市汐止區福德一路86巷22號
新北板橋店 (02) 8257-3990
新北市板橋區四維路137巷10號
桃園大溪店 (03) 387-4353
桃園市大溪區中華路210號
台中市區店 (04) 2201-1289
台中市中區台中路140號


   台灣醫療論壇 回頂端
自適應網頁範本


連結優良資訊入口網 本站入圍衛生署95年度優良健康資訊網站 台灣醫療網 © 2006 Taiwa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IE5.0以上之瀏覽器 解析1024*768 以達最佳瀏覽效果* 全站依內容分級規定處理